立冬用“泰和灸大通透”,给白领女性“连根拔”空调冷饮埋下的妇科寒根

夏天的写字楼,空调冷气像无形的冰丝,顺着领口、袖口、裙摆往骨子里钻;手里的冰咖啡、冰镇奶茶,更是让寒气从肠胃直侵胞宫——白领女性久坐不动,露腰装下的小腹、短裙遮不住的膝盖、凉鞋裹不严的脚踝,成了寒邪最爱的“囤积仓”,空调与冷饮的双重夹击,让寒根在体内悄悄扎得更深。

当时贪凉的舒服,到了立冬就变成了难捱的折磨:月经来时像有冰锥在腹腔里搅动,腰腹摸上去永远是凉的,白带清稀如水,经期要么推迟、要么淋漓不尽……这不是普通的受凉,而是夏寒深伏胞宫、冻结气血的“后遗症”,非得用“泰和灸大通透”这种“重火力”才能连根拔起。

“泰和灸”源自古莒国流传的莒疗术。据考古发现,莒国地域曾出土目前已知最早的砭针、金针及灸疗工具,实证了这里作为中医调理技法重要发源地的历史地位。“泰和”二字,取泰山之稳、阴阳和合之意——借陈艾的醇厚阳气,搭配精准穴位,像暖阳融冰般化开深伏的寒邪;“大通透”则讲究火力透达、经络全开,不做表面温热,要让艾火之力穿透肌肉、直抵病灶,把空调冷饮埋下的寒根彻底“逼”出来。

1. 关元穴(脐下3寸)——胞宫的“暖阳炉”
夏天冷气最易从腹部侵入,冷饮更是直接伤了下焦阳气,关元就像胞宫的“守门神”,寒邪盘踞于此,直接导致宫寒痛经、经期有块。
泰和灸操作:用直径3-4厘米的粗艾条(越陈越佳),悬灸时保持2-3厘米距离,让艾火的热力像“暖流”一样往深处钻,每次20分钟。也可用隔姜灸(姜片厚0.3厘米,扎满小孔),艾炷如枣核大,燃至半透时更换,灸到腹部皮肤发红、内里有热流感向会阴处蔓延,才算“透了”。
功效:3次就能感觉到腰腹的凉意减轻,坚持1个月,经期的冰痛感会像退潮般减弱。

2. 气海穴(脐下1.5寸)——气血的“动力泵”
久坐让气血瘀滞,加上空调冷饮的“冻结”,气海穴就像堵住的“泉眼”,导致经期量少、色暗。
泰和灸操作:与关元穴交替施灸,用艾灸盒盛放粗艾条,扣在气海穴上,借助盒内聚热,让艾烟和热力持续渗透,每次15-20分钟。灸时若感觉到小腹有轻微“跳动感”,说明气血开始“活”了。
功效:搭配关元,一补元气、一推气血,让寒瘀的“死水”变成“活水”。

3. 三阴交(内踝尖上3寸)——妇科的“通淤阀”
夏天穿凉鞋露脚踝,寒气从这里钻进肝脾肾三经;冷饮伤脾,更是让湿寒在体内堆积,三阴交就成了“瘀堵点”,引发月经不调、带下异常。
泰和灸操作:用稍粗艾条做温和灸,双侧各15分钟,火力可稍强(以能忍受的微烫感为宜),让热力顺着胫骨内侧往上“爬”,直到大腿内侧微微发热。艾烟缭绕间,穴位周围的酸胀感会逐渐散开,这就是“通”的信号。
功效:相当于给瘀堵的经络“松绑”,让气血能顺利流注胞宫。

立冬后天地阳气内敛,人体毛孔收紧,此时艾灸不易让阳气外泄,反而能“锁”住艾火之力,专攻空调冷饮埋下的深伏夏寒。
每天下午3-5点(膀胱经当令,气血流注下焦)施灸,配合喝生姜红枣茶(加2片生姜,3颗红枣煮10分钟),能让寒邪从里到外“透发”出去。

别让夏天的空调冷饮,变成冬天的妇科困扰。用“泰和灸大通透”,借泰山般沉稳的阳气,打通瘀堵、驱散寒根,这个冬天,让腰腹暖起来,月经顺起来,白领女性才能在忙碌中守住健康底气。

有上述妇科不适、想尝试调理,或希望系统学习“大通透”灸法的朋友,可联系交流。
“大通透”灸疗有专用艾条与精准手法,系统学习后效果更著;白领若想自行操作,文中方法可作参考(科普内容,仅供借鉴)。
需注意,施灸最好由专业人士或经培训者操作,更安全稳妥。欢迎爱好灸疗知识、想深入学习的朋友参与交流学习,共探经络养护之道。

值班编辑

发表回复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