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后用泰和按跷拔寒法,为白领女性清透夏日空调冷饮埋下的妇科寒邪

夏天的写字楼里,空调冷风顺着露脐装的缝隙往骨缝里钻,手里的冰咖啡、抽屉里的冰淇淋、午间的冷餐沙拉……一口口凉意悄悄攒成“寒邪”,藏在腰腹、盆腔间。立冬后阳气收归体内,这些“冷东西”更易“扎根”,催生痛经、腰冷、带下清稀等不适。

“泰和按跷拔寒法”源自古莒国流传的莒疗术,考古发现显示,莒国地域曾出土已知最早的砭针、金针及灸疗工具,印证了这里作为中医调理技法重要发源地的历史。“泰和”取泰山之稳、阴阳和合之意,借手法之力,可将空调带来的“外寒”与冷饮积下的“内寒”一并驱散。

一、先清“腹内冷饮寒”——从脾胃到胞宫,化开“冰疙瘩”

冷饮、冷餐最伤脾胃阳气,寒邪顺着胃肠下沉,易“冻住”胞宫,引发经期血块多、小腹坠胀。

1. 揉中脘:手掌贴肚脐上方4寸的中脘穴,顺时针揉3分钟。力道别太轻,能摸到皮下有点“发紧”的感觉就好,揉着揉着,会觉得掌心的温度慢慢往肚子里渗,像给冰凉的胃敷了块暖毛巾,这就是寒气在慢慢散开啦。

2. 点气海:拇指按肚脐下1.5寸的气海穴,按5秒松2秒,重复15次。按下去时会有点酸胀,松开的瞬间,小腹会泛起一丝暖意,就像用手轻轻“焐”着那里,把胞宫周围的寒气一点点“温”化掉。

3. 推小腹:双手掌根从肚脐向下推至耻骨,慢推30次。推的时候能感觉到掌根与皮肤的摩擦,推到后来,小腹会微微发热,像有股暖流顺着往下走,这是寒气在跟着往下排呢。

二、再排“空调钻骨寒”——疏通经络通道,赶跑“潜伏寒”

空调冷风专袭膝盖、后腰、后颈,寒邪堵在经络中,导致腰冷如冰、经期腰酸、脚踝发凉。

1. 按三阴交:拇指按内踝尖上3寸的三阴交穴,每侧按揉2分钟。按的时候酸麻感会往上窜,甚至到膝盖窝,这说明被寒气堵住的经络开始通了,肝脾肾经的气血动起来,就能把寒气“赶”出去啦。

2. 擦八髎:手掌搓热后,快速擦拭腰骶部的八髎穴(后腰两侧凹陷处),擦30秒歇10秒,重复5次。刚开始擦是凉的,越擦越热,最后整个后腰都发烫,像贴了片暖宝宝,这是把潜入盆腔的空调寒气“烘”出来了,腰瞬间就不那么沉了。

3. 敲胆经:空拳轻敲大腿外侧(从胯至膝盖),每侧敲50次。敲的时候会有点酸胀,敲完后整条腿都热乎乎的,这是胆经的气血被激活了,像河水冲开了淤塞,把经络上附着的寒气“带”走啦。

三、最后固“阳气防再犯”——补足火力,不让寒邪回头

寒邪易扎根,多因自身阳气不足。按跷后再“添把火”,方能巩固成效。

1. 揉足三里:掌根揉外膝眼下3寸的足三里穴,持续2分钟。揉到穴位周围发热,甚至整个小腿都暖烘烘的,这是给脾胃“添柴加火”,消化好了,抗寒力自然强,寒气就不容易再找上门。

2. 捂命门:双手掌心搓热后,捂住后腰正中间的命门穴,捂1分钟后重新搓热,重复3次。掌心的热气往腰里钻,像给身体装了个“小暖炉”,肾阳足了,全身都透着劲儿,寒邪想进来都难。

3. 喝暖茶:按跷后冲一杯生姜红枣茶(生姜2片+红枣3颗煮5分钟),趁热饮用。茶汤滑过喉咙,暖意从胸口蔓延到四肢,就像给全身的经络“加了温”,把刚赶走的寒气牢牢挡在外面。

注意这些细节,拔寒更安全

1. 时间宜选上午9-11点(脾经当令),每次操作不超过20分钟。这时脾胃活力最足,借身体本身的阳气拔寒,效果会更好。

2. 按揉时若穴位刺痛或头晕,需立即停手休息;经期量大者、孕妇忌按腰腹部位,别让气血运行太急哦。

3. 按跷后避免接触冷水、食用生冷,当天注意保暖,护住腰腹。就像刚晒过的被子,可别马上泼冷水呀。

夏天欠下的“寒债”,立冬后需及时偿还。用泰和按跷法逐步驱散冷饮积下的“冰”与空调带来的“风”,待腰腹回暖、气血畅通,这个冬天便能减少妇科不适的困扰。

此方法为科普参考,按跷操作建议由专业人士或经培训者进行,以确保安全稳妥。若有妇科不适想尝试调理,或希望系统学习泰和按跷拔寒法者,欢迎交流探讨,共探经络养护之道。

想深入了解更多技巧或有调理疑问,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:
① 访问官方网站:https://www.jingluoke.com
② 关注微信公众号:经络网,回复“泰和按跷”即可获取详细指南

专业人员会及时对接解答,陪你一起把寒气赶跑,守住身体的温暖呀~

值班编辑

发表回复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