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日,全国多地尤其是北方,气温像“跳崖”似的骤降,一夜之间从夏切换到冬。
这种剧烈天气变化让不少人身体“报警”,便秘、秋燥、炎症问题明显变多,其中便秘更是很多人的“秋冬初体验”。
其实霜降作为秋季最后一个节气,“寒”和“燥”同时存在,正是诱发便秘的主要原因。
骤冷+秋燥:便秘高发的双重诱因
天气骤变会引发便秘,核心是低温和干燥对肠道的双重刺激。
一方面,冷空气会让肠道血管收缩,减少血液供应,直接导致肠道蠕动变慢,就像给肠道“踩了刹车”;另一方面,霜降时秋燥还没消,人体水分流失快,肠道里津液不够,粪便容易干硬得像羊粪球,就算有便意也排不出来。
更要注意的是,降温后大家爱吃火锅、烤肉这类温热油腻的食物御寒,会加重肠胃负担;同时户外活动变少,久坐又会让肠道蠕动更慢;加上低温可能打乱肠道菌群平衡,多重因素叠加,便秘问题就更严重了。
要是便秘一直不缓解,还可能引发肛裂、痔疮,得格外留意。
多维调理:击退便秘的实用措施
1. 做好保暖,护住肠道“温度”
肠道特别怕低温,腹部保暖是防便秘的基础。建议穿好贴身衣服,别让腹部露在冷空气中;晚上睡觉可以在腰腹盖层薄毯,减少冷空气刺激,避免肠道平滑肌痉挛收缩。
2. 规律作息,唤醒肠道动力
养成固定排便习惯很关键,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,肠道蠕动比较活跃,这时候试着排便,能建立条件反射。
另外别熬夜,熬夜会耗掉身体阴津、加重干燥,让肠道更干,建议每晚11点前入睡,给肠道足够的修复时间。
3. 适度运动,激活肠道活力
天冷也别总坐着,每天要保证30分钟左右的适度运动。可以选室内瑜伽、跳绳,或者户外快走、慢跑,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,直接带动肠道蠕动,改善肠道动力不足的问题。
4. 科学补水,缓解肠道干燥
秋燥时补水要讲方法,光大量喝效果不好。建议少量多次喝温水,每天喝够1500-2000毫升;也可以在水里加少量蜂蜜(糖尿病患者慎用)或柠檬片,既能补水,又能温润肠道。
食疗方推荐:温润通肠的节气饮食
霜降食疗要遵循“补而不燥,温而不热”的原则,重点吃高水分、高膳食纤维的食物,既润燥又御寒。
1. 经典润燥方:银耳梨羹
• 食材:银耳1朵、梨1个、少许冰糖。
• 做法:银耳泡发后撕成小朵,梨去皮去核切块,一起煮30分钟,加冰糖调味就行。
• 功效:银耳和梨水分足,能直接给肠道补津液,缓解秋燥导致的肠道干燥,帮助软化粪便。
2. 暖身通肠方:山药萝卜羊肉汤
• 食材:羊肉200克、山药150克、白萝卜1个、生姜3片。
• 做法:羊肉焯水后和生姜一起煮,开锅后加山药、白萝卜块,慢炖1小时加盐调味。
• 功效:羊肉能温补暖身,山药健脾养胃,白萝卜促进肠道蠕动,三者搭配既能御寒,又能帮肠道“动起来”。
3. 主食改良方:燕麦杂粮粥
• 食材:燕麦50克、糙米30克、玉米糁20克、红枣2颗。
• 做法:食材洗净后加水熬煮40分钟,煮到浓稠就行。
• 功效:燕麦、糙米等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,能促进肠道蠕动;搭配红枣温和滋补,避免过度润燥损伤阳气。
4. 零食替代方:蒸红薯+核桃
• 做法:红薯洗净蒸熟即可;核桃每天吃2-3颗。
• 功效:红薯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果胶,能吸附肠道水分、软化粪便;核桃滋润防燥,对肠道友好,能替代高油高糖的零食。
霜降的便秘,大多和气候骤变导致的肠道功能紊乱有关。只要做好保暖、调整作息、坚持运动,再搭配温润通肠的食疗方,就能有效预防和改善。
如果便秘持续超过两周,或者伴有便血、腹痛等症状,建议及时去消化内科检查,明确病因后再对症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