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霜降节气寒气渐深、阳气内收,人体易因气血不畅出现肩颈僵硬、口干身倦、畏寒乏力等问题。中医“导引”之术通过主动肢体运动与呼吸配合,引导气血运行、调和脏腑,恰能契合此时“顺阳敛藏、驱寒润燥”的康养需求,以下为针对性导引方法及调理重点:
一、霜降核心导引术:3式疏寒、润燥、固阳气
1. 扩胸提踵导引:疏解肩颈寒滞,提振阳气
动作要领:双脚与肩同宽站立,双手自然下垂;吸气时,双手掌心向后划弧至背部,同时缓慢提踵,胸部向前挺展;呼气时,双手回落体侧,脚跟落地,重复5-8次。
调理重点:霜降后颈肩易受寒气侵袭,此动作可引导气血至肩背,缓解僵硬酸痛,同时提踵能激发足底阳气,改善畏寒脚凉。
2. 腹式呼吸卷腹导引:调和脾胃,防燥护津
动作要领:平坐于垫上,膝盖弯曲,双手轻按腹部;吸气时,腹部缓慢隆起,双手随腹部外推;呼气时,腹部向内收紧,双手轻压腹部助力气机下沉,配合鼻吸鼻呼,每次练习1-2分钟。
调理重点:霜降干燥易伤脾胃津液,此导引可引导气机归于脾胃,增强消化功能,减少口干、便秘等“秋燥”问题。
3. 脊柱扭转导引:疏通经络,缓解身倦
动作要领:坐姿,右腿屈膝踩地,左腿跨过右腿踩于地面;右手扶左膝外侧,左手撑地于身后;吸气时脊柱向上延展,呼气时缓慢向左侧扭转,目光看向左肩后方,保持3-5秒后换侧,每侧重复3次。
调理重点:节气交替易出现气血瘀滞、身体乏力,此动作可引导脊柱两侧经络通畅,促进全身气血循环,改善疲劳、精神不振。
二、导引配合要点:顺时练习,效果加倍
1. 练习时机:选上午9-11点或下午3-5点,此时阳气较盛,导引可更好地借天时助气血运行,避免夜间练习以防扰动阳气敛藏。
2. 呼吸配合:所有导引动作需遵循“吸长呼缓”,吸气时蓄力展体,呼气时放松导气,避免憋气。霜降后肺气易燥,平稳呼吸可护肺津、防咳喘。
3. 强度把控:动作以身体微热、无酸痛为宜,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可减小幅度,重点在“导引气血”而非追求动作标准。
三、对应调理症状:针对霜降常见不适
• 寒滞肩颈/腰背酸痛:优先练扩胸提踵导引,每日2次,配合颈肩局部热敷,强化驱寒效果。
• 口干/便秘/消化弱:以腹式呼吸卷腹导引为主,练习后可少量饮用温蜂蜜水,辅助润燥。
• 疲劳/畏寒/精神差:组合练习3式,每次练习后静坐1分钟,双手搓热捂腰腹,引导阳气内藏,增强抗寒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