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立冬后,办公室的暖气挡不住关节里的隐隐作痛——王女士揉着酸胀的膝盖叹气,夏天在空调房里穿短裙、冰奶茶不离手的痛快,如今全变成了阴雨天的“提醒”:膝盖发僵、小腹坠冷,连经期都格外难受。这正是夏季潜伏的寒邪,在冬日阳气不足时趁机作乱,成了许多白领的“冬病”根源。
源自古代莒国的传统疗法“泰和导引术”,有驱散这种“伏寒”的效果,核心在于“引阳驱寒”,通过三招协同发力,唤醒体内阳气,赶走藏在经络里的寒邪:
一、肢体舒展:拉开淤堵,让阳气“通”到末梢
核心:针对久坐导致的气血淤滞,通过拉伸打开经络通道,让阳气能顺畅流到关节、腰腹等寒邪易聚集处。
动作要点:
“展肩松颈”:坐直后双手交叉举过头顶,掌心向上缓缓拉伸,同时慢慢向左右转头,感受肩颈后侧的筋络被拉开,停留5秒后放松。重复3次,可缓解空调房久坐导致的肩背僵硬。
“转腰开胯”: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,双手叉腰,顺时针、逆时针各转腰10圈,动作缓慢柔和,重点活动腰腹和胯部。久坐导致的腰腹寒淤,能在转动中逐渐散开。
“屈膝揉膝”:坐姿时抬起一条腿,双手掌心包裹膝盖,顺时针揉按1分钟后换腿。针对夏季空调直吹导致的膝关节寒痛,可促进局部气血循环,让阳气“暖”到关节里。
二、呼吸调畅:深吸缓呼,用气息“赶”出寒邪
核心:通过呼吸节奏的调整,带动体内气息流动,将潜伏在脏腑、关节的寒邪顺着呼吸排出,同时吸入外界清气,增强阳气。
练习方法:
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,全身放松,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。吸气时用鼻深吸,想象清新的空气带着暖意,从鼻腔慢慢沉入小腹,感受腹部微微鼓起,时长约4秒;呼气时用嘴缓缓呼出,同时想象小腹、关节里的寒气像雾气一样被呼出体外,呼气时长约6秒,过程中可配合意念,专注于“排寒”。
每次练习5-10分钟,尤其适合改善因寒邪引发的小腹冷痛、经期坠胀。
三、意念引导:专注聚阳,让暖意“守”住病灶
核心:用意念调动体内阳气,聚焦在寒邪聚集的疼痛处,加速局部寒邪消散,巩固前两招的效果。
操作方式:
做完肢体和呼吸练习后,闭眼静坐,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“寒点”上(如发凉的膝盖、隐痛的腰腹)。默想“有一股暖流正慢慢包裹这里,寒气在一点点融化”,配合均匀的呼吸,持续1-2分钟。
比如关节痛者,可想象暖意像温水一样浸透关节;小腹冷者,想象小腹被暖炉烘着,逐渐变得温热。意念的力量能引导阳气精准“攻”向寒邪,让驱寒更高效。
注意事项:
这套导引术虽轻柔,但需配合呼吸和意念,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学习动作细节,尤其是有妇科疾病、关节损伤者,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幅度。
想获取更详细的动作图解和针对性方案登录:
经络网(www.jingluoke.com)
关注微信公众号:“经络网”
回复“泰和驱寒”即可查看。
每天花10分钟练习,让夏季埋下的“寒根”,在冬日的阳气滋养中慢慢消散。